场所精神的形成是利用建筑物给场所的特质,并使这些特质和人产生亲密的关系。
——《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我因“光合·首届成渝城市更新建筑设计展”与策展人老余见面。
地点选在白夜·花神诗空间。
都说成都人的本质是“向日葵”,见到由他所在的a9a操刀设计、艺术家何多苓作为艺术指导的“白盒子”后,我信了。
一个奇妙的景象:
年轻人们倚着白墙打卡,大爷们提着包包在一旁的象棋桌上下象棋,对面麻将馆里面的大妈们也将桌子支了出来。由于是周末,孩子们没上学,在坝子里玩木头人游戏,其中一个得了指令,“滋溜”一声,“飞”了过去。
白夜·花神诗空间小广场奔跑的孩子,摄影/任督
老余的女儿刚从二楼的阅览室读完一本书,父女俩坐在花坛上,正好将一切收在眼底。
我有些好奇,问老余:“从基坑挖下去到现在,哪一瞬间令你最兴奋。”
他停顿了几秒,随即回答:
此刻,现在——
阳光倾泻,孩子们奔跑如风。
余明旻
余明旻,江湖人称“老余”。年开始在上海从事设计工作。年回到成都加入四川省环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任职总经理、设计总监。年创立“之余”室内建筑设计品牌,年与李岳九创立的a9a建筑设计事务所合并,成为合伙人。
多年从事建筑撰稿及建筑摄影,摄影作品曾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与多家媒体、自媒体常年合作建筑专栏,曾主持《老余建筑对谈录》《驻下》《建筑师为什么穿黑色》《与一百个青年建筑师聊聊天》等专栏,年开始成立“鲈鱼小煮”建筑考察团,自行开发建筑考察路线常年带队进行深度建筑考察。
01/
一位热爱建筑的“从业者”
见面时,老余穿着一件黑衣,却总觉得自己“怪怪”的。
众所周知,建筑师喜欢穿黑。Springerwiennewyork就曾出版过一本书叫《建筑师为什么黑色》,老余曾与成都一家阅读空间合作过一档访谈节目,也叫这个名字。
老余正在为朋友们导览,图源/老余
但他,却从来不在访谈上穿黑。
原因是,纵使从业19年,并操刀设计了不少像白夜·花神诗空间这样的项目,他依然不认为自己是个“合格”的建筑师。相比之下,他更喜欢自诩为“热爱建筑的从业者”。
年,毕业之后,老余开始从事室内设计,先后在上海供职于新加坡、台湾、美国等多家设计公司,直到年回到成都,才逐渐、彻底爱上建筑。
老余在芬兰考察,在街边与一位岁的老人相遇,图源/老余
近10余年来,他创立了“之余”室内建筑设计品牌,后加入a9a建筑设计事务所,并带着考察团满世界看建筑、拍建筑、写建筑。其中,创立于年的“鲈鱼小煮”考察团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改造及非遗项目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他访谈了大量的建筑师,尤其是川渝一带的青年建筑师团队。
敲开他们工作室的大门,通过一张纸的设计图纸,他看见了不同的个性与人生,以及蕴藏在场所背后的精神。
图源/成都萌想星球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而现在,以“建筑策展人”的身份,他将这些“精神”聚合,搞了一场展览,提炼关键词,得到了“城市更新”。
02/
大拆大建or有机更新?
当我们的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更新”成为了必然话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城市更新?
老余用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在《负建筑》中提到的“不可逆转性”回答了这个问题,后者曾写道:“人们讨厌建筑物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不可逆转性——建筑一旦完工就不可能轻易地拆除或重建。”
老余与朋友们在白夜·花神诗空间,图源/老余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符合当下时代的城市更新,似乎已经不再是大拆大建,而是充分尊重城市肌理与未来形态的有机更新:在功能退却的场景中,以建筑改造为介入,重新赋予它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功能。
作为参展的一员,a9a交上了4份“作业”,其中2份,扎根于成都。
来到位于城市西北角的欢乐里,路过广场时,多半会被一座白色的房子所吸引。这是方所在成都的首个自营主题型社区书店。
方庭改造前,图源/a9a建筑设计事务所
方庭改造平面图,图源/a9a建筑设计事务所
以“黑胶磁场”为概念的它,似乎真的具有某种“磁场”魔力。
a9a在它的建筑外立面裹上了一层渐变玻璃膜“外衣”,塑造出虚实之感,仿若一种若隐若现的“邀请”,让人无法拒绝。
方庭改造后,图源/存在建筑Arch-exist
而白夜·花神诗空间,曾经是一座类似徽派建筑的二层办公楼。
白夜·花神诗空间改造前图,图源/a9a建筑设计事务所
白夜·花神诗空间平面图,图源/a9a建筑设计事务所
经过改造后,成了兼具美术馆、小剧场、阅览室、咖啡馆、酒吧等多重功能的复合型新空间。
白夜·花神诗空间改造后,图源/存在建筑Arch-exist
上世纪90年代,白夜从玉林西路起步,聚集了一波中国艺术史上绕不开的大师:翟永明、何多苓、刘家琨……现在,他们都跟随着白夜重返玉林。
图源/周嘉宾
诗人翟永明与建筑师刘家琨,图源/任督
白夜的老朋友们,图源/周嘉宾
巧合的是,这个故事似乎本来就由建筑开始,正如艺术家、白夜·花神诗空间艺术指导何多苓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说:“大板房,成就了成都的当代艺术。它把房间的跨度变大了,在绘画的过程中,距离感、尺度感都不一样了。”
当年在玉林,他最早发现了大板房的功能,呼朋唤友,周春芽、张晓刚,一批批艺术家随之而来,在玉林西路造就了成都最早的艺术区。
03/
城市更新是否仅仅是“新”?
而城市更新又仅仅是“新”吗?
工作之外,老余有一大爱好——吃。他喜欢做饭,尽管不时翻车。
手机里,也保存着自己制作的“美食地图”,达到预期的,就加“星”,否则消“星”,去过的城市,都有。他一边向我展示,一边感叹:“美食与城市更新无关吗?关系太大了!因为一位建筑师能给出优秀的图纸,却无法做出时间与气候滋养出来的建筑。”
老余的美食地图
所谓城市更新,不但牵扯到城市原本的“存量空间”和“存量时间”的合理分配,更在很大程度上关乎民生,关乎在地文化与城市记忆。而后者,恰好是一座城市独特的印记,它们是避免城市同质化的温度与细节。
路过白夜·花神诗空间前的花园景观时,能看见很多小石子,小孩子们喜欢把石子挑出来,摆成各种造型,堆在墙角。老余见了总笑:“看,小家伙们干的。”
图源/a9a建筑设计事务所
他常常幻想着,有一天某位顽皮的小孩,无意间溜进白夜,听了一场“大师课”,又或是看了某场展,就像那些在意大利教堂广场上踢球的孩子们无意间接受了古典主义的熏陶一样……
与其他项目不同,城市更新,尤其是与社区共存的小尺度更新,总是多方关系博弈的结果。
白夜·花神诗空间一角的象棋社,图源/a9a建筑设计事务所
老余在白夜·花神诗空间,图源/老余
像一朵在极大限制中开出的小花,带着某种“不完美性”与“不确定性”。但这并不能阻止一腔热情的建筑师们,设计这种项目时,他们往往需要以专业技能斡旋其中,试图寻找一种平衡。
于是,当你真正走进某座城市更新建筑时,会发现建筑师的“调停”:
比如,白夜·花神诗空间为了三棵树整体让道;避免影响邻居的采光,小剧场比第一版的设计降低了一层,最后又再次下挖毫米;照顾到隔壁的隐私与生活环境,窗户正面彻底用实墙封闭,只在侧面开小窗……
白夜·花神诗空间为三棵树让路,图源/存在建筑Arch-exist
但又恰恰是这种“不完美性”,充分体现了对原住民的尊重。他们想方设法地与之共存,从而达到新与旧的融合。
04/
老社区的自然“光合作用”
有意思的是,白夜所在的芳华横街,原本是横架在芳华街的两段路。
图源/老余
因为白夜而连通后,老余常常来回穿梭,而在小街的另一端,还藏着他的另一份“作品”。
五年前的事了。
受到邀请,他曾将一间麻将馆改成了只拥有一间房的民宿,名叫“巷陌”。
改造前的茶馆,图源/老余
最终稿平面布局草图,图源/老余
除了主卧外,巷陌还有一个客厅与榻榻米间,以“我来成都,我做主”为核心主张。
老余曾连续两年的小年夜都在这里举办他的“假装是个读书会”,在客厅煮饺子,朋友们一边吃一边喝酒,喝醉了酒趴在榻榻米间大睡。
改造后的巷陌,图源/巷陌
现在,曾经的巷陌已经由EspressoG1接管,变成了一家咖啡馆,老余依然会不时来坐坐。
在他看来,这里似乎是这条小街城市更新的起点。
他将之比作一场自然界的光合作用,首先是“光”:“我们需要一盏新的光打入老社区,让它重新生根发芽,自然生长。”
街头的EspressoG1
而“光合”还有另一层意思:
每一展灯,都将链接到一个民间力量,它们便是建筑背后的设计团队。
如“小隐建筑”在展览现场支起的“灯箱”。当所有的力量合在一起,便是一场城市的“光合作用”。他们终将发芽、生长,改变城市。
因此,老余为这场展览,起了个名字——“光合”。
小隐灯箱,图源/kerry
05/
20+建筑事务所
50+城市更新作品
此次城市更新展,一共聚集了成渝两地建筑事务所21家,展出了超过50件城市更新建筑作品。
包括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基准方中等老牌大院,也包括小隐建筑、相对建筑、門口建筑等新锐独立设计师事务所。
一个近乎让人惊喜的“阵容”。
图源/老余
看到他们,你会突然发现,成渝两地真的是建筑创意机构生存的天堂。再仔细挖挖他们背后的故事,会直呼了不起。
比如MUDA慕达建筑,曾获得美国ResidentialStadium国际竞赛奖、年度RestaurantBar设计大奖全球最佳设计奖项、ArchDaily全球建筑大奖服务建筑类别组Winner等;
慕达高空办公室,图源/形在摄影HereSpace
慕达高空办公室平面图
MUDA慕达建筑作品成都兴隆湖中信书店,图源/存在建筑Arch-exist
成都兴隆湖中信书店平面图,图源/MUDA慕达建筑
a9a曾赢得Dezeenawards、WAF世界建筑节、1DA、安邸AD、AMP美国建筑大师奖、国际设计传媒奖等;
a9a所获的的Dezeenawards奖杯,图源/a9a建筑设计事务所
唯一参展的平面设计机构良相的作品曾多次入选TokyoTDC、日本标识设计协会(SDA)等。
良相在华西坝更新中以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老照片铺就了一条长米的景观水景,命名为“时间之河”,图源/良相
它们的名字也非常有趣,比如門口建筑工作室,真的就坐落于一间老小区的门口。
它的自我介绍说,自己是一家站在“建筑学”这座造物的宏伟殿堂入口,既保持着“尚未入门”的敬畏之心,也对暗示着对“扩展建筑学学科范畴”的雄心壮志的事务所。老余说,这简直太酷了。
門口建筑工作室花园饭店改造,图源/門口建筑工作室
門口建筑工作室花园饭店改造平面图,图源/門口建筑工作室
門口建筑工作室玉双大楼改造,图源/存在建筑Arch-exist
更有意思的是,展览地址选在萌想星球文创园,一个本身即从工业遗迹中重生的城市更新项目。而朋友们来观展,老余只要有空,多半还将向你“导览”附加的经典目的地——萌想星球的居民a9a。
萌想星球文创园,图源/老余
刚进工作室,视觉中心将被一座大混凝土现浇的悬浮楼梯所占据,它通向小伙伴们的休息区,同时也是工作室精神性符号性的存在;
同时,墙面上留下了鲜明的冲突感,一部分保留了原来的混凝土墙,一部分使用干净纯粹的白色涂料,自然肌理由此凸显;
老余带朋友参观工作室,图源/老余
若能仔细??,还能发现一些细节,比如办公室门口长出了小“八爪鱼”,这可不是纯粹的功能标识,在a9a的图腾里,它寓意着多面手,象征着这家事务所的全面能力。
被俄罗斯套娃了吧,这可不分明也是个微型的城市更新案例吗?
●●●
白夜·花神诗空间夜景,图源/存在建筑Arch-exist
“房子”修好了,但老余却并没有甩手走人。
“答应大爷们的柜子得兑现了。”他说。
在白夜·花神诗空间前前后后、来来回回?了好几遍,老余嘴里一直念叨着这事儿。
改造时,他把大爷们的象棋桌从花台旁搬进了一个具有通风遮阳功能的象棋室,承诺了要给他们做个柜子。工期有些延误,大爷们见了就追着问。
作为一介乙方,以前,方案过的时候,最开心。
而现在,方案通过最多在心里浪起一点涟漪。最开心的是,“住”在房子里的人,喜欢,热爱。
●
展览信息
光合·首届成渝城市更新建筑设计展
3月28日-4月24日
萌想星球文创园2号仓
●●●
编辑丨牙尖儿
摄影丨官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