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吴王寿梦想要传位于自己小儿子季札,但碍于古时候长幼有序的规矩,只能传位长子诸樊。
诸樊知道老爹的心思,也知道自己的四弟是个贤明的人,于是并立下规矩,让四个兄弟顺次继位,以此达到让季札继位的目的。
专诸刺王僚关系图谁知传到第三个兄弟夷昧的时候,老四季札为了逃避王位,跑到其他国家躲了起来。于是老三夷昧死后,他的儿子吴王僚直接继位。
可这引起了诸樊的儿子公子光的不满,他认为兄死弟及是一个圈,如果四叔季札不要王位,就该往回轮自己身上,而不是这个堂弟吴王僚。于是他暗中蓄养死士,想抢夺王位。
吴王僚没有遵守兄死弟及,自己继位《槛内人物传·刺客列传·第三章·专诸篇》:背景介绍
刺杀始末当时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一心想为父兄报仇,怂恿公子光出兵攻打楚国。然而公子光此时最想要的,是登上吴王大位,因此伍子胥推荐专诸给公子光。
公子光对专诸十分尊敬,还亲自侍奉专诸的母亲,专诸对此大为感动。而专诸师从太和公,烧的一手好鱼,恰巧吴王僚特别爱吃鱼。公子光以此为借口,邀请吴王僚来府上吃鱼。
吴王僚爱吃鱼,公子光邀请他吃鲈鱼此时吴王僚的两个弟弟正在攻打楚国,而四叔季札也在晋国访问,他虽然心存戒备,但抵不过口舌之欲。就身穿铠甲,带着一众侍卫去了公子光府上。
专诸把“鱼肠剑”藏入鱼肚子中,在献鱼的时候,突然取出匕首,用力刺进吴王僚的胸口,自己却被侍卫乱刀砍死。
而公子光早就埋伏好了自己人,趁乱把吴王僚的亲兵全部杀死,对外宣称是刺客所为,自己则夺了吴王之位,也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信守承诺,把专诸的母亲当作自己的母亲,并让专诸的儿子做了官。专诸用自己的死,让自己的家庭从市井小民,一跃跻身士大夫之列。
专诸的综合评分是6.3分刺杀动机从公子光的角度是为了夺位,而他觉得传位不公,也仅仅是他以为。他老爹哥四个传来传去,最后再传给谁,并没有明说,而夷昧在位时间不短,朝中有根基,所以传给他的儿子吴王僚是理所应当的。
从专诸的角度,也算是“士为知己者死”。他本是一个市井小民,喜欢跟人争斗,被伍子胥发掘。而同时他又是个孝子,还是个怕老婆的厨子。一家人本来合合满满,可以这样过一辈子。
公子光对他的“礼遇”,让他觉得自己应该为其做牺牲,同时从后来的结果上看,专诸的牺牲也换来了阶级跃迁。
公子光觉得传位不公,想夺位考虑到二人是各取所需,我们从动机上只给专诸4分。
《槛内人物传·刺客列传·第三章·专诸篇》:大家无非是各取所需,利益相关罢了,没什么好歌颂的。
武力方面专诸平日好勇斗狠,应该是自恃有些勇武。同时在吴王僚的卫兵眼皮底下,一击毙命,可见他的胆识过人。
此外,“鱼肠剑”也是因为专诸而得名,从武器上也为专诸加了几分。
鱼肠剑是特意为专诸打造的利器综上,我们给专诸的武力值打8分。
智力方面刺杀的时机,史料上有记载,专诸认为吴王僚的军队在外作战,季札又不在国内,宫中只有一个老太后。因而此时动手,对公子光夺位最有利!
从这些见识上,我们可以看出专诸并不是个普通的厨子,他是有些独到见解的。
专诸并不是普通的厨子我们可以为专诸的智力打7分。
《史记》: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後。方今吴外困於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魅力方面一方面,专诸是个孝顺母亲的儿子,惧怕妻子的丈夫,烧得一手好菜的厨子。这样的男人,在现在社会可能是很多女孩子的“理想型”
另一方面,《史记》和《战国策》对专诸的记载较详细,且位列五大刺客,可见史家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专诸对母亲十分孝顺所以从个人魅力和历史成就两方面,我们给专诸打8分。
《战国策·卷二十五魏策四》:古代刺客曹沫劫持齐桓公;专诸鱼肠刺王僚;要离刺庆忌;豫让刺赵襄子;聂政刺韩相侠累;荆轲刺赢政。
应变能力史料上对专诸刺杀事件,没有记载什么转折点或者突然情况,因而应变能力不可考。
这一项给平均分,5分。
刺杀事件影响专诸刺杀带来的变化,无非是吴国从吴王僚换成了吴王阖闾。
吴王僚在位时候,对外战争也多次胜利。但是吴王阖闾更胜一筹,在任用人才、政治经济、对外扩张上都建树颇丰。
吴王僚虽然不弱,但阖闾更胜一筹因为吴王阖闾比吴王僚更优秀,我们认为专诸刺杀事件的影响还算是正向的,虽然有篡位之嫌,但可以给他及格分,6分。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凛,治兵库”,“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
槛内人诗评槛内人诗评:专诸篇
讲述完本系列的第3个人物,我们为大家预告下期人物:
他是魏国人,刺杀成功后,为了不连累家人自毁容貌!
点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