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训练多肉

温馨提示: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看见小轻松老师的推送,可将“轻轻松松学地理”设为星标(或者置顶)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小轻松老师的推送哦,看完如果能够给小轻松老师来个“赞”和“在看”那小轻松老师将会浑身充满力量,为大家奉送更多精彩的地理资讯和材料!

农业生产及区农业发展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全国新课标文综卷为例,年新课标卷第37题以我国桑蚕养殖为背景、年新课标卷第37题以南美洲太平洋沿岸芦笋种植为背景、年课标Ⅰ卷第37题以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为背景、年课标Ⅱ卷第37题以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澳大利亚速生桉为背景、年课标Ⅱ卷第37题以三江平原水稻种植为背景、年课标Ⅰ卷第36题以美国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为背景、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36题以茉莉花种植为背景、年全国新课标一卷第36题以坦桑尼亚剑麻种植为背景、年全国三卷第37题以白斑狗鱼养殖为背景,均考查区域发展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分值均为22分(或24分),本类试题成为考生分数高低的重要障碍。历年作为高考的必考点和重点,对高三考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今天,咱们走进纳马夸兰多肉植物,一起思考该地多肉植物种植背后的故事。

纳马夸兰地区(纳米比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毫米(副热带高气压+东南信风背风坡+本格拉寒流=热带沙漠气候),却有超过种植物(纬度低,热量充足+光照充足+东部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冬雨和冷雾带来水汽),其中多肉植物超过多种(耐旱=缺水)。在某些时候大部分多肉植物会选择“休眠”(夏季休眠)甚至“自残”度过。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世界市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其他荒漠地区相比,纳马夸兰地区植物种类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山地地形,垂直落差大,垂直分异明显

B.有河流作为灌溉水源,水源充足

C.冬雨和冷雾带来湿润的水汽和补充土壤水分

D.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土壤含水量大

据图可知,纳马夸兰地区位于沿海地区,不是山地地形,垂直分异现象不明显,故A项错误;纳马夸兰地区无河流分布,故B项错误;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补充土壤的水分,沿岸有寒流经过,夏季容易形成大雾,可以带来湿润的水汽,故C项正确;该地山脉无永久性高山冰雪分布,故D项错误。

2.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选择“休眠”甚至“自残”的时间大概是夏季休眠

A.1月B.4月C.7月D.10月

据材料可知,当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该地的沙漠,热浪、高温肆虐,生存条件恶劣,故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选择“休眠”甚至“自残”的时间大概是1月,A项正确。

多肉植物品类繁多,科属上有50余个,品种1万有余;在地理上,除南极洲外,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气候上从热带沙漠到高寒地区都有存在。但以非洲和美洲较多,尤以非洲最为集中。所以呢,肉肉们的生活习性是各种都有,完全颠覆我们多肉是热带植物不拍热的一般映像。这次,我们来认识一下多肉的故乡之一,纳马夸兰。

南非纳马夸兰行政区西部的纳马夸兰国家公园一带,是世界上最特别的地区和地球上最不寻常的沙漠之一。南临好望角,西濒大西洋,是一块荒凉、干旱的沙漠地区。国际生态保护组织已认可该沙漠为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区,并将其列为世界上25个最具生态价值的地区之一。

纳马夸兰最为骄傲的,是它的种植物,其中种是这里独有的。纳马夸兰植物区以拥有种类丰富的多汁植物和多肉植物而闻名。有多种多汁植物,它们都是纳马夸兰最具魅力的植物。这些植物至少构成了1/3的沙漠植物和1/10的世界多汁植物。有些植物非常小,是世界上最小的植物种。这里生长的松叶菊(松叶菊属或日中花属)是最主要的多汁植物家族。

分布的多肉植物主要是:番杏科肉锥花属、棒叶花属;景天科青锁龙属、银波锦属、奇峰锦属;萝摩科苦瓜掌属、国章属、佛头玉属;百合科鲨鱼掌属、十二卷、芦荟属;马齿苋树回欢草属;夹竹桃科棒槌树属;菊科千里光属;大戟科大戟属。

这里大部分的时间是干燥和荒芜的,直到八月和九月的雨季来临时。夏季这块无边无际的沙漠,热浪、高温肆虐,由于土壤中矿物质如铁、锰含量多,日照强烈,夏季干旱,所以很多植物会变成红色,这是保护自己的需要。

在春天到来时,这个半沙漠地区忽然魔术般地变成花的海洋,方圆几十公里内全都是番杏科的植物盛开着紫红、金黄、粉红、橘红色的花朵,视野里只有色彩,整个世界中好像只有花存在。当气温低于17摄氏度时(在海岸地区甚至为20摄氏度),花期就会结束。

多肉植物,好像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自顾自地美丽和怪咖着。而纳马夸兰,就是一个怪咖多肉君们霸占的异世界星球。在我们的地球上,你再也找不到这样一个地方,承包了这么多美好的肉体,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纳马夸兰沙漠位于南非共和国西北部,有万年的历史,独特的环境条件,使其成为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区,区域内有多种植物,其中多种是这里独有的。一到某个季节,这片沙漠就会魔术般地变成花的海洋,方圆几十公里内全都盛开着紫红、金黄、粉红、橘红色的花朵,不计其数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涌来欣赏这难得一见的自然美景。但这种壮观的美景仅能维持两个月左右,随着天气的变化,纳马夸兰又将变的荒芜。图7示意纳马夸兰周边区域及气候资料。

(1)说明纳马夸兰地区特有植物种类多的原因。(6分)

(2)纳马夸兰能够成为干旱地区生物最丰富的地区,独特的水分来源是其重要条件。说明该地干早季节植物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4分)

(3)推测游客来此赏花的月份并说明理由。(4分)

(1)西临海洋,东有山地,环境封闭;沙漠形成早,生物进化时间长;自然环境恶劣,人类活动影响小。(6分)

(2)寒流降温使水汽易凝结,多雾;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多露。(4分)

(3)8、9月(2分)7、8月份降雨较多,利于植物生长,春季气温上升,热量充足,百花齐放。(2分)

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多肉植物叶小、肉厚,非洲西南部的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冬雨较多,使多肉植物疯狂繁殖,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纳马夸兰沙漠有着万年的历史,国际生态保护组织认可纳马夸兰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区,区域内有多种多肉植物,占全球多肉植物种类的10%,其中多种是这里独有的。下图为纳马夸兰周边区域和纳马夸兰气候资料图。

(1)分析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适合多肉植物生存的气候条件。(8分)

(2)从生物进化和人类活动角度说明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种类众多的原因。(6分)

(3)分析纳马夸兰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因。(8分)

(1)该地纬度较低,且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温高,年降水量少;受西风影响,冬雨明显,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多晴天天气,昼夜温差大,露水多;受寒流影响,多雾。(8分)

(2)沙漠形成早,生物进化时间长;沙漠气候恶劣,人口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6分)

(3)气候适宜、种植面积大,产量大;多肉植物多、种类独特,国际市场广阔;当地劳动力丰富廉价,生产成本低;位于沿海地区,海洋运输便利;农产品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为大量远距离出口提供条件。(8分)

(1)根据材料提示“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可推测多肉植物生存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气温高、降水量少、干湿季明显、露水多、多雾。再结合纳马夸兰南部地区具体分析。

(2)此问注意审题清楚,从生物进化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分析,抓住关键词“多肉植物众多”,纳马夸兰沙漠有着万年的历史,沙漠形成早,生物进化时间长;沙漠气候恶劣,人口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所以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种类众多。

(3)纳马夸兰多肉植物出口量已居世界前列的原因需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再结合具体情况,从纳马夸兰的气候、种植面积、多肉植物种类、市场、劳动力、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等方面具体分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把更多的闲暇时光放在了能够修身养性的兴趣爱好上。如近几年,培育养植多肉植物风靡全国。多肉植物指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宫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在土壤中水量减少时满足植物生存的需要,等待雨季的到来。

材料二非洲的纳马夸兰地区生长着多种当地特有的多肉植物,一年中一些时间植物在休眠,但只需几场雨水或大雾,就万物复苏、竞相生长、百花齐放。下图为纳马夸兰地区的位置示意图及某种多肉植物的生境。

(1)分析概括该地区多肉植物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判断多肉植物休眠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原因。

(3)如果我国多肉植物爱好者从该地大量引进多肉植物推测该行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整体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1)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丰富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等角度结合多肉植物的生长习性再结合纳马夸兰南部地区具体分析。

(2)夏季高温,蒸发旺盛降水少;进入休眠,生长缓慢,减少水分的消耗,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分维持生命。

(3)从对原产地的影响看,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大量多肉植物出口,会加剧多肉植物原产地的荒漠化,原产地生物多样性减少。从对我国的影响看,会面临着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原生环境的问题等。

(1)数量大:①多肉植物营养器官肥厚,可以储存大量水分,可以维持旱季的生存;②早季较长,其他物种难以生存;③受寒流影响,多大雾天气,有利于多肉植物吸收水分;④雨季降水有利于多肉植物充分吸收储存水分;⑤适宜地区面积广,种类多:⑥纬度跨度大,分布范围广;⑦区域内地势起伏大,适宜多种多肉植物生长。

(2)夏季,夏季高温,蒸发旺盛降水少;进入休眠,生长缓慢,减少水分的消耗,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分维持生命。

(3)过度采挖加剧纳马夸兰地区土地荒漠化;导致纳马夸兰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中国可能因生物入侵而产生生物灾害;破坏我国本土生态平衡;造成病虫害传播等。

近年来,多肉植物风靡全国,“纳马夸兰”是多肉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它西濒大西洋,多种形态各异的野生多肉广布于这块狭长的土地上,占全球多肉植物种类的10%,且大部分是独一无二的。某多肉爱好者来到该地区,发现其东西向植物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下图为“纳马夸兰”地理位置和某多肉植物示意图。

(1)推测图示沿海地区多雾的季节,并阐释其形成过程。

(2)说明地形对纳马夸兰东西向多肉植物生长环境差异的影响。

(3)分析纳马夸兰多肉植物丰富且独特的自然原因。

(4)推测赤道逆流增强的年份,图示海域鱼产量与正常年份相比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水汽饱和才能形成雾,多为暖湿空气气温降低水汽饱和所致。夏季高温,蒸发旺盛,空气暖湿;看图可知,洋流由较高纬度海域流向较低纬度海域,为寒流,降温作用明显,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海雾。

(2)看图可知,该区域山脉大体呈南北走向,阻挡大西洋水汽和雾气深入,西部沿海地区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中东部位于背风侧,降水稀少,高温干燥。

(3)看图可知,该地地形复杂,南北跨度大,区域内部差异明显,物种丰富。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物多肉利于储存水分,且晴天多,光照充足,多肉植物品质高。夏季多雾,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能满足多肉植物生存需要。

(4)赤道逆流增强的年份,纳马夸兰沿岸的上升流减弱,营养物质和盐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的饵料减少,所以产量降低。

(1)夏季。

形成过程:该地为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夏季高温,蒸发旺盛,空气暖湿;寒流流经,近洋面的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海雾。

(2)该区域山脉大体呈西北一东南(南一北)走向阻挡大西洋水汽和雾气深入,西部沿海地区位于迎风一侧降水较多,中东部位于背风侧,降水稀少,高温干燥。

(3)该地地形复杂,南北跨度大,区域内部差异明显,物种丰富;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物多肉利于储存水分;夏季多雾,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能满足多肉植物生存需要;晴天多,光照充足

(4)变化:产量降低。

原因:因为赤道逆流增强,纳马夸兰沿岸的上升流减弱,营养物质和盐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的饵料减少,所以产量降低。

声明:数据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轻轻松松学地理主要发布微专题,课件,练习,思维导图,地图,总结,模板,文章,解析等干货材料!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88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