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渔翁生活真有那么快意你千万被这些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01诗词名篇中的“渔翁”生活

古人写的诗词中,“渔翁”可是一个热度很高的职业哦。历代众多诗人词家,把无数美好笔墨用于讴歌渔翁、渔父、渔人的自由闲适,潇洒快意。

比如屈原写的《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比如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比如王维写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比如柳宗元写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比如李煜写的《渔父》两首: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比如苏东坡写的《调笑令·渔父》: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 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

比如赵孟写的《渔父词》: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诗词数量实在太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了。总之在历代文化大咖眼中,渔翁的人物画像基本如下:

衣着:青箬笠,绿蓑衣,麻布衫、麻布七分裤,草鞋或干脆赤脚。

容貌:满头白发,满面红光、腿脚强健,五六十岁的年纪。

日常行为:每天过着神仙日子,喝喝酒、划划船、看看景、玩玩水、钓钓鱼(摆好POSE就行,钓不上来无妨)。

心态:快快乐乐、潇潇洒洒、通通透透,无牵无挂,与世无争。

02现实中的“渔翁”生活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据我个人推测,“渔翁”作为一名社会底层劳动者,生活并非如诗人们描绘得那么理想化,一定也是非常艰苦的吧。

首先古代缺乏高科技捕鱼设备,都是用最原始的渔钩、渔网进行捕鱼。每天的捕获量应该不多,而且并不一定每天都能捕到鱼。“抬滑杆”应该是常有的事情。

其次,古代的渔钩、渔网都是天然纤维所制,并不像现代的尼龙渔线、渔网那么结实耐用。不仅原料成本高、制作耗时耗力,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极易损坏,需要经常修补。我想“渔翁”每天除了捕鱼之外,一定要花很多时间用于渔具制作和修补。

再次,古代没有冰箱,盐的价格又堪比 金,就算某一天运气好,捕到了很多鱼,既没有办法存在冰箱里保鲜,也没有办法制作成咸鱼干。这些鱼如果卖不掉,自己也吃不掉,那就只有眼睁睁看着它们腐烂了。但如果某一天运气不好捕不到鱼,那“渔翁”的生活就堪忧了。

再次,古代几乎没有大型水利设施,一到雨季,河道改道,发洪水应该是家常便饭了,还有些河流与湖泊是季节性出现的。因此“渔翁”不可能一年天都出去捕鱼,我想整年适合打渔的日子能有天就非常不错的。毕竟有一个成语大家应该都知道: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我想就算是到了现代,也没有多少小伙伴能做到一年只上4个月的班,收入就可以养活全家吧。

再次,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古代人抵抗力又差,传染病经常发生。尤其是生活在河流边,很容易被上游传染,染上了通常就要失去生命。而且长年在水里泡着,风湿病一定会找上门来,那可是非常痛苦呢。因此“渔翁”寿命不会太长,而且老了以后会疾病缠身。

古代好些“渔翁”,甚至连房子都没有,只有靠船为家,逐水而居。和流浪天涯的吉普赛人也是有得一拼了。

03我的感悟,可能对你有启发

由此看来,艰苦、贫穷、疾病、居无定所……才是“渔翁”职业的关键词。能留诗至今的文化大咖们的职业全是士大夫(官员),通过他们留下的千古名篇,可以看出他们的文化修养是极高的。但也可以看出他们严重脱离了劳苦大众们的现实生产生活。虽然他们也知道民生多艰,但对世间疾苦并无亲身体验,自然也无法身同感受,才会把渔家生活描述得如此潇洒快意。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我们应该明白。从古到今,就没有一个职业是容易的,是可以躺平的。都是各有各的担当,各有各的艰辛。因此,我们千万不要一山看着一山高,一行看着一行爽。在自己从事的行业内坚守本份、实干苦干、不断突破自我,争取出类拔萃才是正途。

(完)

——————————————————

大家好!我是刘隐尘,一个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

一直坚持文字创作,持续输出观点看法。

最近心血来潮,看了一些写“渔翁”的古诗词,

感觉文化大咖们写得确实很好,但却严重脱离了现实。

因此写了这篇文章,说说自己的看法。

有缘会再见|喜欢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04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