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一定是疯了,
以前的饮食体系极其普通,
自打前年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榴莲,
从此便开启了“嗜臭”的大门。
接下来纳入我日常菜谱的是:
螺蛳粉、臭豆腐、虾酱、青方腐乳……
可郝宁跟我说,
好吃的臭,并不一定要闻着奇臭无比,
有一种似臭非臭的鱼才是 ……
二话不说,我立马就拽他跳上了出租车。
郝宁带我来的这家店,医院对面,招牌不显眼,但我一下就明白他说的美味是啥了。
臭鳜鱼,徽菜的代表,将鲜活鳜鱼去内脏、留鳞,抹盐,腌于木桶中。七日后,鳜鱼肉质未变,腮仍发红,会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味道。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可出了徽州,却没人能做出味道正宗的臭鳜鱼。为了节省成本,有的用鲈鱼代替鳜鱼,用臭豆腐代替自然发酵,而这家店却不惜重金,坚持将 山的臭鳜鱼空运至沈阳,就是为了让远在公里外的沈阳吃货也能品尝到正宗的徽州味道。
还没吃到鱼,就被屋里浓浓的徽派韵味勾了 儿。
灰白黑的色调,木质的座椅,清新淡雅,听着幽幽的小桥流水般的弦乐,瞬间感觉整个人都没那么粗糙了。
▼传统红烧臭鳜鱼元/条(会员价)▼
目测这条“地包天”的臭鳜鱼有一斤半重,身上散落着五花肉丁、蒜薹、笋丁和泰椒,动物脂肪可以提升河鱼的鲜美,蒜薹、笋丁能带来清香,而且并没有扑面而来的臭,只闻到了一种淡淡的发酵的气味。
鱼是架着火上桌的,盘底还有许多汤汁,咕嘟起来波光粼粼,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筷子一戳,大块儿的蒜瓣肉如花瓣一样剥落,玉色的鱼肉里没有细小的毛刺儿。
入口滑溜溜的,纤维像螃蟹肉一样有嚼劲,那种似臭非臭的味道到了嘴里,味蕾间尝到的居然是“鲜”。
鱼肉蘸汁儿吃最香,虽然这道菜也叫红烧,但跟我们东北红烧的味道截然不同,它没有糖和酱油的甜、咸,更多的是辣和鲜。
▼手工挂面12元/份▼
一口气吃完整条臭鳜鱼,剩下的汤汁也别浪费,拌面条正好。估计是因为这家徽州馆子还做阳春面,所以面条都是那种极细的,一口吸进去,顺滑绵软,主要是为鱼汤服务的,口感并不重要。
▼小龙虾68元/斤(7--9钱大小)88元/斤(一两以上大小)▼
进店的时候正好赶上一辆货车送小龙虾,瞅个头、品质、新鲜度都很不错,吃完一条鱼,肚子还有地方,就想点份尝尝。没想到服务员说他家小龙虾现在有活动,买三斤送一斤,于是我俩对视一秒,就把店里三种口味都点了个遍。
麻辣口里透着咸鲜,而且终于找到了一家没那么甜的蒜香小龙虾。他家十三香很特别,香料味不重,有种东北辣椒炒肉的清香。
我注意到一些细节,这些小龙虾都剪了虾头,去了虾线,问过才知道,他家小龙虾不过油炸,而是分两次煮,我说怎么那么入味呢。
我和郝宁一致感觉,他家在选虾环节一定很挑剔。个头是一方面,肉的饱满度看得见。而且新鲜,虾肉弹脆劲道,微微发甜。
▼徽州刀板香58元/份(会员价)▼
这道徽菜也曾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它是将猪的下五花腌制、晾晒,让水分适当地蒸发风干后,切片蒸熟而成。没想到这种制作方式,空口吃五花竟不觉油腻。
传统做法中,腌制好的五花肉会置于香樟木板上一同蒸,让木板吸走五花肉的油腻,而这里改用千张,在吸走油脂的同时,又赋予了千张浓郁的油香,一举两得。
因为腌制过,肉微微的咸,夹在饼里吃,可以中和咸淡,而且油脂+面香,十分搭调。
这一顿让我对臭味和徽菜有了全新的认识,只恨眼大肚小,菜谱上还有那么多名字都没听过的徽菜,只好下次来尝喽!
▼
百年臭鳜鱼
浑南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