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完善,老兵资源活起来山东

□王东峰盖宁宋懿林“走,‘赏’花去!”初夏时节,广饶县大王镇东庄子村村民到村头花田观赏藏红花,成为每天的“打卡”内容。据悉,这片占地近百亩的藏红花田,是东庄子村“兵支书”李子申领头创办的高效农业业项目。“随着销量逐年增加,合作社今年预计收入突破50万元。”谈及发展前景,李子申信心满满。然而,几年前,李子申还和大多数村民一样,靠外出务工赚钱维持日常生活。广饶县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每个村都有大批土地耕种。但由于特色产业少、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青壮年外出打工人数逐年增加,农村“空心化”、村干部“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退役军人思想坚定、作风过硬,执行力和战斗力强,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优势,打造一支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去年,广饶县人武部联合组织、人社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建立起涵盖全县退役军人储备库,1.4万余名退役军人人手一份电子档案。对有创业意愿、有入党意愿、有担任村干部意愿、有带领群众发展意愿、有专业技术特长等5类退役军人重点考察培养。县委出台《激励引导优秀退役军人党员参加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重点从退役军人群体中选拔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对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西牧林告诉记者,《意见》出台后,大批优秀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年,全县农村(社区)“两委干部”中退伍军人有余名,其中“兵支书”人,后备干部80余人,退役军人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人武部协调农技专家,到村里指导鲈鱼养殖,探索出独有的高效工厂化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年产值达到70万元。”花冠镇张刘村村民刘保银高兴地说。据了解,为尽快让“兵支书”们进入角色,他们采取“送教下乡、送技进家”培育方式,整合县委党校、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单位的师资力量,传授产业技术,指导项目生产,让“兵支书”不仅率先致富,更能带领致富。去年农村“两委”换届以来,全县举办退役军人技能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退役军人余人次。广饶县人武部政委刘建胜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建立健全退役军人选拔培养机制,对农村优秀退役军人完善考评机制,不断拓宽退役军人发展空间,让农村“老兵”资源“活起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2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