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共享联盟·温岭赵碧莹“今年第一茬南美白对虾已经基本卖完,第二茬正在陆续放苗。”日前,在温岭市箬横镇一楠家庭农场,养殖户王新兵高兴地说,“多亏丁站长指导我们采用帆布池集约化养殖南美白对虾,今年第一茬我们收获了8万多斤,效益比传统模式高了不少。”王新兵口中的丁站长正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丁理法,同时也是把新技术、新成果送到农户家门口的科技特派员。结合专长,他指导当地养殖户创新南美白对虾帆布池养殖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帆布池养虾,效益提高8~10倍王新兵是科技特派员“送技”到一线的受益人之一。作为养殖新手,年之前,王新兵对于如何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经验值为“零”。经过丁理法的指导,他前往雪莉家庭农场了解并学习了南美白对虾帆布池养殖技术,并于去年投资了万元,打造了个帆布池养殖南美白对虾。当年,平均每个池子就收获了0多斤南美白对虾。今年,王新兵又对帆布池养殖技术工艺进行了改造升级。“我们对充气设施进行了改进。原来一个池子安装了36个增氧充气盘,如今换成了个充气头。随着增氧量的增加,放养密度就可提升,从而提高单位产量。”丁理法说,“去年标粗后,1平方米分养尾虾苗,今年放养量提升到尾,第一茬已实现每平方米20斤的产量,单池两茬产量可超斤。”“水产养殖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同时不断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与效益。”南美白对虾帆布池养殖模式便是他在全省率先开始推广的。“帆布池养殖环境可控,养殖成活率高,技术易于掌握。相比工厂化循环水而言,投资不算高,建设周期短,最重要的是产量高、效益好。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产量和效益可以提高8~10倍。”这种模式最早开始于同在箬横镇的雪梨家庭农场。“我们从年开始对南美白对虾进行集约绿色生态养殖,是台州首个实施‘大棚帆布池设施化多营养层级循环水养殖技术’的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张友定说,在第一批12个帆布池试验初获成功后,紧接着他请来丁理法对农场内原有的连栋大棚养殖池进行提升改造,将其变为温室钢架集约养殖区,设置了个帆布池,他还在周边建起了进水蓄水区、尾水沉淀区、生物净化区、生态蓄水区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实现微型“人工海”循环再利用。如今,张友定帆布池养殖规模已扩大到了只,去年,产量超50万斤。丁理法:“这种模式已经逐渐在箬横、松门、石桥头等地推广,目前已投产8家,在建3家。全部投产后,帆布池可达个,预计可年产商品虾吨,年产值达0万元。”不单单是南美白对虾帆布池养殖模式,今年是丁理法担任科技特派员的第16年。16年来,丁理法扎根基层,帮助温岭渔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多项技术,组织和主持完成了省地市40余项水产科研与推广项目。在丁理法的指导和推广下,位于坞根镇东门头港的海水网箱全面应用大口径海水网箱鲈鱼绿色养殖技术,单箱水体同比增加2倍多,鲈鱼的活动空间大了,产量高质量好;他负责实施了“海水池塘鱼贝接力循环水养殖模式示范与应用研究”“海水网箱养殖鲈鱼饲喂配合饲料试验与效果评价”“梭子蟹循环水养殖水处理净化效果试验”等项目,既为当地水产养殖提供了科技支撑,也实实在在促进了养殖户增收。常年一线“问诊”,4.52万人次受益“这么多年从事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我亲身感受到当地很多水产养殖户都上了年纪,他们吸收新技术的速度慢、渠道少,通过我们下乡面对面服务,能够帮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在刚刚过去的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丁理法还因此被评为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像丁理法这样长期扎根乡村一线的科技特派员还有很多。自年建立了科技特派员下派制度以来,温岭市已累计在当地11个镇派驻了7轮的科技特派员,其中省级团队特派员1个、台州市级选派3人、温岭市级选派10人。他们是“田间大夫”,是牵线人,他们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在农业农村一线实地“问诊”,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导农业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打通了科技到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等主题,特派员会同大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帮助方山村、桃夏岭村、古城村等村开展“一村万树”、乡村绿化建设指导,还协调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相关专家到乡镇里指导乡村振兴建设谋划。围绕特色产业技术瓶颈,特派员经多年试验研究,成功解决西瓜嫁接育苗技术瓶颈、大棚瓜(果)的授粉、西瓜(甘蔗)连作障碍等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其中西瓜嫁接育苗技术成功提高嫁接成苗率11.6%、效益21.7%。该成果不仅应用于温岭31家育苗场,并同步辐射至上海、江苏、云南等10多个省市,受益瓜农2万余户。温岭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通过派驻一名科技特派员,实施一个富民项目,建立一个示范基地,推广一批新技术,带动一个特色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温岭市已累计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个,推广新技术项,引进新品种个,共有39项成果获奖,其中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6项、台州市级科技进步奖16项。4.52万人次的农民接受了相关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同时建立了10个科技示范基地,大大提高了当地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带动了西瓜、西蓝花、甘蔗、葡萄、南美白对虾、紫菜等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