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建议多吃红肉,鱼肉却是为何肥而美?
自有吃“白肉”比吃“红肉”好的说法,这是科学的。其主要的根源就是脂肪的组成。
根据世卫组织对22个国家的调查表明,凡是脂肪摄入量高的地区,居民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总的来说红肉的脂肪含量一般高于鱼的脂肪含量,更为重要的是红肉的脂肪酸多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如牛肉中,仅占脂肪酸总量的6.5%);而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却较高,如鳊鱼占21.2%,青鱼占26.7%,鲫鱼占23.4%,花鲢鱼占24.4%。饱和脂肪酸易使胆固醇在冠状脉血管壁上沉积,引起冠心病。且鱼肉中所富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
海水鱼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淡水鱼丰富,如沙丁鱼,秋刀鱼,鲅鱼,金枪鱼等。时令珍鲜,这张吃鱼时间表告诉你不同时刻最肥美的鱼,万万错不得。
正月塘鳢[lǐ]肉头细,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
二月桃花鳜[guì]鱼肥,鳜鱼少刺而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
三月甲鱼补身体,“菜花黄,甲鱼肥。”菜花甲鱼,体内遍布肥膏,营养最好,味道最美。
四月鲥鱼加葱须,"其味美在皮鳞之交,故食不去鳞"(鲥鱼鳞中富含磷脂,遇热即能化成脂膏渗入鱼肉而生成丰腴的口感和独特的鲜美)
五月白鱼吃肚皮,农历五、六月江南入梅时节,白鱼正逢时。正所谓“黑鱼背脊鲢鱼头,白鱼肚皮青鱼尾”,白鱼肚皮最是美味。
二、一个鱼字半个“鲜”,鱼肉为何是公认的鲜美佳品?
七月鳗鲡酱油焖,鳗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少刺多肉,并具有清凉解暑、滋补强身的作用。
八月鲃鱼要吃肺,中秋时节,桂花香里,正是鲃鱼出水的季节,以苏州名菜“鲃肺汤”最为闻名。
九月鲫鱼要塞肉,话说“夏鲤寒鲫”,每年九月开始,鲫鱼就到了最肥美的时候。
十月草鱼打牙祭。
十一月鲢鱼吃只头,吴谚有云:“青鱼尾巴鲢鱼头,”典型如“胖头鱼”花鲢。鱼头肉质很嫩,营养也很丰富。
十二月青鱼要吃尾,青鱼是一年中十二月份湖鲜时令佳品,过年时节家家必备一条青鱼,喻为年年有余。
二、一个鱼字半个“鲜”,鱼肉为何是公认的鲜美佳品?
①鱼肉的鲜味是与鱼体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的。
鱼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谷氨酸、组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是主要的呈鲜味物质。
②鱼肉中的氧化三甲胺,次黄嘌呤核苷酸。氧化三甲胺未还原以前也是主要呈鲜味的成分之一,次黄嘌呤核苷酸是由次黄嘌呤、戊糖和磷酸三者化合而成,它和组氨酸结合具有特殊的鲜味。
③另外,鱼体还含有无氮有机物,主要是肝糖(糖元)、葡萄糖、肌醇、乳酸和琥珀酸等。
④同时,鱼体内还含有较丰富的脂肪。
由于以上各种成分的存在,致使鱼肉具有异常鲜美的味道。
正值产卵期的鱼儿,身体肥硕而结实鱼儿,其味道也会更加鲜美,因为其中的鲜味物质——谷氨酸的含量增加了!
三、吃鱼也要“因鱼制宜”
天生万物,各有各的用处,也各有各的道理。吃鱼也有道。中华饮食食疗文化源远流长,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这里就简单举几个例子吧。
鲫鱼有:“暖脾胃,健脾利湿,活血通络,温中下气”的功效;鲫鱼可通乳,补产后体虚。
鲈鱼,性平,味甘。益脾胃,补肝肾。民间谓其鳃可止咳化痰,其肉可促使手术后伤口生肌,愈合。
宝刀鱼,益气力,强筋骨。益虚劳畏寒,止痰咳肺喘。
武昌鱼,性平,味甘。归脾、胃经。适用于消化不良,胸腹胀满。
……
那么到这里,鱼的秘密你了解到了吗?希望大家都能发现鱼的奥秘,做好鱼,健康吃鱼,也祝愿大家生活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