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美食趣谈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好写诗,作词,东坡肉,荔枝,品茗,亦雅好游山林,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常与小妹、佛印研究美食、论道。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国著名的美食家、文学家、书法家。

苏东坡还未踏入仕途的时候,就是个地道的吃货,除了寒窗苦读,闲暇的时间就和老婆一起研究各种吃。在苏东坡流传下来的诗文中,不仅对猪肉、鱼肉等肉食的独特烹制有记载,而且对各种蔬菜的做法也多有记载。他写过三种菜:一是“蔓菁”,又叫“芜菁”,可以鲜食或盐腌。苏东坡的《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诗云:“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谁知南粤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嗜羶腥。”二是“香荠”就是荠菜,荠菜蒸白鱼;三是“青蒿”,又叫“香蒿”,可以入药,与面制成“青蒿凉饼”,香滑可口。东坡曾写过“东坡豆苗”,把豆苗嫩叶摘洗干净,用香油炒熟,放盐、酱、橙皮、姜和葱花,便是下酒的好菜。

现在流传最广的是东坡肉、东坡肘子之类的,其实苏东坡非常注重养生,生平更喜欢素食,在美食养生方面也是个行家。除了东坡肉外,还有许多美食经苏东坡品尝后,由他妙笔生花地点评,以他的名字作为菜名而名扬千古。苏东坡非常爱吃春季里的野菜芦蒿(又名蒌蒿、藜蒿)。年,苏东坡被宋神宗派往汝州任职,他特地取道今天的南京品尝芦蒿,后来,苏东坡多次路过南京,只要有机会就去食芦蒿,他对这种香嫩鲜脆,具有清火化淤功效的野菜极为赞赏。

1、东坡肘子

东坡肘子产生之功非苏轼,而在于苏轼之妻王弗。相传,苏轼初入仕途,便才华横溢,名动京师,步步高升,慕名结交之人不少。有一次,苏轼宴请宾客,需要做道拿手菜,贤妻王弗决定用苏轼的家乡菜“眉山肘子”来招待客人。但由于一时疏忽,忘了时间,肘子的表面烧得有些焦 ,王弗赶忙加入各种调料以掩盖焦糊的味道,然后再守着精细地烹饪。

结果味道却出乎意料的好,苏轼大乐,并且自己反复炮制,留下了记录,向亲朋好友大力推广,于是"东坡肘子"便由此传世。这道菜肥而不腻、粑而不烂,色、香、味、形俱佳。随着“东坡居士”的名号崛起,“王弗肘子”逐渐传为了“东坡肘子”,并名扬四海,其实东坡美食第一次扬名最大的功臣是他的第一任老婆。现在,“东坡肘子”已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家去眉山玩别忘了尝一尝哦!

传说上世纪四十年代,四川大学中文系有四位学生,在古诗文中查到了汉朝班固的两句话:“委命供已,味道之腴”,于是这四位书生便在成都开办了一家“味之腴”餐厅。当时,他们从苏东坡的传世墨迹中辑得“味之腴”三字,并以此刻匾做成店招,除了向世人宣称这三字系苏东坡亲手所写以外,还反复强调店内所卖“东坡肘子”的制法乃是苏东坡亲手创制并秘传下来的。如此这般,东坡肘子的美名自然也就不胫而走。虽然这个“东坡肘子”作为东坡文化饮食的传统名菜,其实未必是苏东坡发明的,但这肥而不腻,软而不烂的肘子也值得一尝。

2、东坡春鸠脍

到了春天,东坡同学又活跃起来,跑到与 州相邻的罗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 冈市蕲春县蕲州镇,因为这里是有名的物产胜地,直到今天,这里的蕲菜(即芹菜)依然有名,苏同学就用这里的蕲菜做了道“春鸠脍”(也叫芹菜脍),什么是春鸠脍?就是过完年用新发的芹菜炒斑鸠。

斑鸠,人类将其驯化多代之后成为家鸽那时候的斑鸠到处都是,自己捉,不要钱。经苏大吃货的一番倒腾,春芹的鲜嫩口感和斑鸠的野性气息被发挥到淋漓尽致。游完罗州后,东坡将春鸠脍带回 州送给友人,使得这道菜又得以流传开去。

现在斑鸠是保护动物,但有人工合法饲养的可买。如果买不到,可以用肉鸽代替,因为家鸽是由斑鸠长期驯化而来的。苏东坡先生在 州的日子里,常到周边走动,一方面写诗,一方面喝酒,春鸠脍便也就移植了,且有新意。春天,苏东坡来到 州相邻的一个州———罗州,今天的 冈市蕲春县蕲州镇。这个罗州从北齐到南宋,一直非常有名,物产丰富。

城建豪华,风景优美,特别是其独有的特产蕲菜、蕲艾、蕲龟、蕲蛇、蕲竹闻名八方,苏东坡先生就吃用蕲菜做的春鸠脍。北宋时期,斑鸠还是普通的鸟类,极容易获得,鸽子是从斑鸠驯化而来的,惟斑鸠胸宽、翅尖窄、颈长,不宜远途飞翔。

3、东坡鱼

时任杭州知州时,苏轼见西湖盛产大鲤鱼,于是将鱼先抹上盐,肚里塞上白菜心,蒸熟。然后热油锅,将鱼与葱段一起煎至半熟,加入生姜片,配上萝卜汁、酒、陈皮,浇上咸豆汁或者酱油与酒,煮至熟。这道菜色泽红亮,皮酥肉嫩,甜酸中略带香辣。此美味即为“东坡鱼”,而后惠州时,苏轼又在这基础上加入醋,变形成了“醋鱼”。

起锅前,将切细橘皮撒在鱼上,盛盘上桌。鲫鱼抹上盐加入少许酒略为腌一下,稍热油葱姜炸锅放入鱼煎一下然后用豆苗垫底鱼和葱姜放在上面淋上少许酱油蒸熟。

现今留传的东坡鱼有各种做法,如东坡糖醋鱼、东坡鳊鱼、东坡墨鱼、东坡鳜鱼、东坡鲥鱼、东坡鱼头、东坡鳆鱼、东坡鲈鱼等,反正炸、烹、煮、蒸不一而足;但最佳的做法,还是当年苏东坡创制的"东坡鱼"。

据说苏东坡平生最爱吃鱼,只要是鱼类,他几乎来者不拒,吃过鲤鱼、鳊鱼、黑头鱼、墨鱼、鳜鱼、鲈鱼、鲍鱼等等,甚至连剧 的河豚也敢吃,总之凡是水里游的,他一样都不落下,吃High了还作诗,完全是一个吃货的本色演出:姜芽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

当年他吃鱼常常是自己动手烹制,他在《鱼蛮子》一诗中记述了他做鲤鱼的方法:“擘水取鲂鲤,易如拾诸途。破釜不著盐,雪鳞笔青蔬。”苏东坡在 州时,曾写有《煮鱼法》一文,介绍他“在 州,好自煮鱼,其法:以鲜鲫或鲤鱼治斫,冷水下。入盐于堂法,以菘菜笔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掩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桔皮片,乃食。”现在饭店里的各种“东坡鱼”的做法,应该还是在苏东坡的时候创造的。

四川乐山一带的岷江中,出产一种黑头鱼。苏东坡和其弟苏辙曾用香油、豆瓣、葱、姜、蒜等调料,以炸、烹、收汁之法制作了“东坡墨鱼”,其味“芳香妙无匹”。苏东坡曾在《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中写道:“怪君便尔忘故乡,稻熟鱼肥信清美。”他在著名的《后赤壁赋》中记述了将“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的鳜鱼烹煮以佐酒的故事。在《浣溪沙》中写了“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州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美好诗句。他在任登州太守时吃了鲍鱼,赞不绝口,说“膳夫善治荐华堂,坐令雕俎生辉光。“肉芝石耳不足数,醋笔鱼皮真倚墙。”

相传在杭州,苏轼最钟情的是西湖山水,最常去的则是西湖群山中的各家寺院,因为那里有许多他新结交的出家人朋友,其中关系最好的是圣山寺的佛印和尚。佛印虽为和尚,却不太守清规。有一次,苏轼让厨师做一道“五柳鱼”,就是在鱼身上半切五刀,刀痕似柳叶飞起,不仅能让汤料浸入、品相美观,吃的时候还方便用筷子夹取。等鱼肴上桌,苏轼正欲动筷,忽见窗外佛印的身影。“好个佛印,就赶着饭点来,想吃我的五柳鱼,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苏轼决定考验一下佛印和尚,便顺手将这盘鱼藏到书架顶上。

佛印一进门,苏轼就笑嘻嘻地问:“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答:“小弟今日特来请教一个字”“何字?”“姓蘇(现简体为“苏”)的‘蘇’怎么写?”苏轼知道佛印问这个一定有名堂,便假装一本正经地回答:“‘上面草字头,下边左为‘魚’(现简体为“鱼”),右为‘禾’”佛印又问:“草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魚’呢?”“那还念‘蘇’啊。”“那么魚搁在草头上面呢?”苏轼一想,这是什么话,魚字怎么能放到草头上面呢,便对佛印说:“那可不行,没有这个做法”佛印哈哈一笑:“那就赶紧把鱼拿下来吧”苏轼恍然大悟,原来佛印早就看到了这盘鱼,于是赶紧把鱼从书架上拿下来与佛印同食。后来,佛印戏称这种方式烹饪的西湖鱼为“东坡鱼”,这是苏轼第一道因开玩笑而命名的美食,后来成为西湖名菜而流传下来。

4、东坡肉

苏东坡任徐州知府,当时正遇上 河决口,苏东坡带领百姓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奋战终于解决了水患,百姓为了答谢苏东坡,纷纷杀猪送肉到苏府,大灾过后百姓自然不富裕,苏东坡番推辞无果,便让厨子按照川菜的做法将猪肉做好回赠给百姓。苏轼先生的这些事迹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百姓觉得这种肉吃起来肥而不腻,味道鲜美便称之为“回赠肉”后来苏东坡被贬到了 州,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由此而来,而当时“ 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于是苏轼即推广出自制的猪肉,一时大受好评。他又经常亲自下厨对“回赠肉”做了改善,“慢着火,少著水,火候足时自然美”便是要诀,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

另据宋人周紫芝《竹坡诗话》说,苏东坡最喜欢吃猪肉。东坡谪居 州时发现猪肉这么好的食材,在 州居然价贱如泥,于是写了一篇《猪肉颂》来为猪肉抬高身价: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不仅鼓励大家吃猪肉,自己也带头吃猪肉。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后来,他去杭州做官,传说因他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过节时,当地百姓送他许多猪肉。而他却把五花肉切成大块,加葱、姜、酱油、料酒,慢火细焖,煨制成酥香味美、肥而不腻的红烧肉,分与每户,获得了很大声誉。从此民间便把这种红烧肉命名为“东坡肉”,成为传统的名菜。

5、东坡豆腐

豆腐洁白如玉,柔软细嫩,清爽适口,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历来受到人们欢迎。苏东坡曾为豆腐写下“煮豆为乳脂为酥”的诗句,以精炼的语言把制作豆腐形象化,用准确的字眼道出豆腐“为乳”、“为酥”,为食品之精粹。

苏东坡被贬至江苏镇江时,与当地金山寺的佛印和尚相投,经常一起开怀畅饮。苏东坡在一次和佛印和尚的佛经PK赛中败下阵来,值得下厨做素斋给佛印吃,于是创立了这道东坡豆腐。不久,他被迁职转移,到了浙江杭州,又到了广东惠州,走到哪里,他的“东坡豆腐”就在那里广为流传。

因为 州豆腐颇有名气,所以吃货苏东坡首先想到的是做豆腐,于是他在房前屋后种上了 豆,并自己磨制豆腐。不过对饮食颇为讲究的苏同学,并不满足于当时 州豆腐的口味,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尝试。他在面粉和鸡蛋调制的面糊中加入更多的调味品,然后把豆腐裹满面糊,再放入熬至五成热的油中炸至金 ,捞出后与自种的蔬菜共置一盘,这样的做法让豆腐色美味醇。苏东坡用它来招待来访的好友,友人们尝到这独特的风味感觉很新奇,纷纷向他讨教做法,一向豁达的东坡很开心,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友人,于是“东坡豆腐”便流传开来。

这道菜以 州豆腐为主料,将豆腐裹入面粉、鸡蛋、盐等制成的糊中,再放入五成热的油锅里炸制后捞出来;然后在锅内放油、笋片、香菇和各种调味料,最后放入沥过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锅即成。东坡豆腐外形酱红,质嫩色艳,鲜香味醇,营养丰富,是素食中的精品。相传,清代时广东惠州知府伊秉绶回到故乡福建,特意带去“东坡豆腐”的制作技术,“东坡豆腐”逐渐成为那里家喻户晓的名菜。

6、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此时苏轼被贬惠州,由于被贬的次数多了,此时已经颇为平静,寄情于山水、美食和家人之间,长自比于陶渊明,而此时荔枝的美味也让苏轼留下了很多有意思的诗句,比如:“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等等,可以看出苏轼对于荔枝喜爱至极。但是日啖荔枝三百颗就夸张了许多,吃多了上火流鼻血。

7、生蚝

苏东坡被贬至惠州时,曾途经东莞。友人以蚝款待,苏轼尝后,变一发不可收拾,直到被贬儋州时还念念不忘。

有诗为证:

《食蚝》

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

剖之,得数升。

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又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

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

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东坡一生官场不得志,而美食、诗词赋的造诣均到达了当时的顶点,也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8、野菜、烧饼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 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吃惯了肉食,其实对于野菜和烧饼也有独特的喜爱,苏轼时任杭州知州时便常常以野菜做羹,极其美味,而到丰湖时,当地野菜也颇为有名,苏轼做羹尝过,便有了“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的诗句。

9、东坡羊蝎子

在人烟稀少的惠州,惠州当地商业落后,市集零落,羊肉比京城的还贵,咋办呢?士大夫的面子不要了,苏轼便暗中嘱咐屠户“留点大梁骨”,去杀羊的摊子等着,等杀完羊就把没人要的羊脊骨捡回来,用水煮透,淋上一点烧酒,再放点盐烤熟,光闻着都香透了。于是,一项新的美食诞生了,那就是“东坡羊蝎子”。而后先蒸,后抹上薄薄一层酒和盐,烤至微焦。跟现代做法有很大区别,羊蝎子肉酥脆焦嫩,入味三分,吃起来仿佛有蟹肉香味。

10、宏志鸡

苏轼就地取材的技能较全,当地的各种食材、调料经过他手都会得到升华,比如当地有盐场,苏东坡就发明了盐煽的吃法。配合当地的土鸡,做出来的盐焗鸡皮酥,肉烂,骨香,味浓。

而苏东坡与夫人王朝云一起研制的炸鸡也是一绝,外脆里嫩,色泽金 ,被冠以“宏志鸡”美名。

11、、龙井虾仁

龙井虾仁即为西湖河虾与当地的龙井茶相结合出来的美味菜肴,当时苏轼对龙井茶极具赞美,并写有“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诗句,以苏轼对美食的追求,这道菜很有可能出自他手,但是时间流逝,史料不可考。

12、东坡饼

还是苏东坡在 州期间,经常去 州的安国寺与那里的和尚唠嗑,因为知道苏东坡喜欢吃油酥类的食品,所以和尚就用精致的千层油酥饼款待他,苏东坡又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良,后人将这种饼命名为东坡饼,算是给东坡冠了名。这种饼用上等细面粉做成蟠龙状,和麻油煎炸,片片如薄丝条,然后撒上雪花白糖,香甜酥脆,落口消融,风味不同凡响,现在已经是湖北当地的一道名小吃了。后世有诗云:门泊战船忆公瑾,吾来茶话续东坡。

13、东坡羹

在宋朝,富人吃肉羹,平常人家就将萝卜、大头菜、芥菜等蔬菜和豆粉混在一起熬煮成菜羹。大宋元丰三年,苏东坡贬官到 州,彼时工资停发,经济困难,不仅住的问题没能解决(当时苏轼寄居在寺庙里),连吃饭都紧张。也就是这时候,苏轼开发了那道在饮食史上流芳千古的美食:东坡羹。严格来说,这东坡羹既不是菜,也不是饭,更不是汤,乃是将菜与饭同时炮制的一种烹调方式。

《东坡羹颂》云: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瓷碗,下菜汤中,入生米为糁及少生姜,以油碗覆之,不得触,触则生油气,至熟不除。翻译成白话菜谱是:第一步,将大白菜、大头菜、大萝卜、野荠菜反复揉洗干净,意在除去菜蔬中的苦汁儿;第二步,在大锅四壁、大瓷碗上涂抹生油;第三步,将切碎的白菜、萝卜、荠菜及少许生姜放入锅中煮菜羹,用油碗覆盖但不触碰菜羹,否则会有生油味;第四步,将盛满米的蒸屉放在锅上,等到菜完全煮熟后再盖上屉盖。煮东坡羹的诀窍在于:菜羹煮沸时必然上溢,但因锅四壁涂有生油,又有油碗覆盖,因此不会溢上蒸屉。但是蒸气上达蒸屉,米饭也就煮熟了。这样一来,锅中的菜羹以及蒸屉中的米饭都一次加工而成,方便实惠,价廉饭美,有点儿类似于现在的快餐“盖浇饭”,做到菜饭合一,简便易食,苏轼曾将它介绍给一些道士、和尚朋友,很受欢迎。因为在油和火候上掌握得很好,所以这道羹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有利于消化,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也难怪苏东坡会自豪地在《东坡志林》中写道:予在东坡,尝亲执枪匕煮鱼羹以设客,客未尝不称善。

第四次被贬,是因为重新得势的革新派,看到苏东坡被贬到如此偏远的地方,还过得那么开心,还能写出那么好的文章,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他的文章还能得到皇帝的欣赏。于是,在谗言之下,年过花甲的苏东坡又被贬去了儋州,就是现在海南省儋州市。

那时候的海南岛,人烟稀少且文化落后,种稻谷的不多,粮食几乎都从大陆运过去,但因为台风、盗匪等原因经常会断航,大陆运送的粮食无法满足当地的需求,所以当地人常常以山薯充饥。海南的山薯不是红薯,不是马铃薯,也不是芋头,而是现在的山药。

山药现在可是好东西啊,但那时的人都是吃不起饭才吃这个。跟苏东坡一起生活的三儿子苏过继承了父亲的美食天赋,将山药捣碎,熬制成羹,色泽酽白,味如牛奶,遂起名“玉糁羹”,“东坡玉糁羹”由此成名。

14、东坡冷锅鱼

公元年,也就是宋仁宗景祐三年,苏洵携俩儿子苏轼和苏辙赶考,兄弟俩一战成名。欣喜之时,突然传来苏母病逝的消息,父子三人立刻赶回老家四川眉山奔丧。两年后奉诏举家迁往京都,船过渝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苏轼拜访好友名士王道矩。王道矩带其乘画舫在长江上游玩,并在舫上设宴款待。重庆人嘛,当然最喜欢吃火锅,在江上,当然就吃鱼火锅。

王道矩正准备吩咐厨子去做,苏轼提出了意见:按传统吃法,得在火炉旁边涮边吃,但天气热,这样吃太燥,不如换个吃法。先将鲜鱼爆、炒、炆、熬熟,再佐以火锅料拌匀,之后倒入冷锅。等鱼熟上桌,香味扑鼻,王道矩忍不住先下了手。吃了几口,对这道融合了麻、辣、鲜、香、嫩,且不腥不臊的鱼菜赞叹不已。最后让苏轼给这道菜起个名字,苏轼说:“这道菜跟火锅最大的不同就是端上来时菜是热的,但锅却是冷的,就叫‘冷锅鱼’吧。”“东坡冷锅鱼”,大概是苏轼留给世人的第一道“苏氏私房菜”吧!

15、东坡凉粉

苏轼初入仕途的第一站是凤翔,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作为一个四川人,跑到陕西去生活,倒也没有多不适应,就是觉得夏天的热法不太一样,需要找个像四川有山有水的地方避下暑。于是去城边的东湖,但还是很热,吃啥都没味。这么热的天可能寻得清凉爽口之物下肚呢?苏同学开动脑筋了,他命人取来滨豆(小扁豆)研磨成粉,熬制成糊,盛入石碗中待其冷却后切成条状,再撒上盐醋辣椒等佐料凉拌,分给随从食用,皆感爽滑入味。后来在当地流传开来,称为“东坡凉粉”,这可能是苏轼出仕以来制作的第一道美食吧!

16、东坡腿

苏东坡与辖区循州太守周彦质结为莫逆之交,经常得到他的接济,为感谢盛意,用猪腿烧了一道特别的菜,得到周彦质的大加赞赏,并当场请教了烹调方法。周太守回家后经常让厨子制作这道菜来宴请宾客,于是“东坡腿”也流传下来。

苏东坡经常到山野里去发掘一些药食两用山草野味。一次,他走到一片稻田附近,突然看见他平时喜爱吃的野荠(即现在所说的荸荠),便想解解馋,于是用衣服捧着荸荠来到附近的寺院,借用灶火煮粥。方法是将荸荠克,大米克,生姜适量,煮成荠羹。荠羹可以补充维生素C,还有清热、利尿、平肝、和血、化痰的作用。

苏东坡还爱吃玉糁羹(山芋煮成的)。他经常下厨自己煮着吃,并且称这是健脾益气的佳品。中医史书也记载,山芋是块茎类食物,富含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可益脾和胃,治淋巴结肿大。外用可以帮助消肿、镇痛。

苏东坡是个“好吃”的人,他也自谑自己为“老饕”。饕餮在古代传说本是一种贪吃的野兽,他把自己比作“老饕,就是说自己是个爱吃、贪吃之人。也因为他的首创,老饕一词也最终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独具有特色的一个术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老百姓来说,吃绝对是头等大事。来自五湖四海的食材和调味,无时无刻不触动着亿万人的神经和味蕾。从我们的老祖宗开始,斗转星移,朝代更替,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美食的欣赏和向往,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因嗜吃而名垂青史的并不多见,苏东坡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吃货!

实际上,历史文献中有记载的“苏氏私房菜”多达上百种,跟“东坡”有关系的美食则多达五六百种。那时候,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06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