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创作背景明嘉靖、万历等《池州府志》、《贵池县志》记载了李白游秋浦的过程和他的名作《秋浦歌十七首》。贵池县(今池州市贵池区),唐时名秋浦县,因境内秋浦河而得名。李白一生,酷爱名山秀川,曾于天宝、上元年间,先后五次到秋浦,足迹踏遍九华山和秋浦河、清溪河两岸,留下了几十首诗篇,其中名篇颇多。《秋浦歌十七首》是李白游秋浦时写下的代表作,组诗的写作时间约在唐天宝八年至十四年(~)李白三次游秋浦期间。
赏析第四首诗是李白的自画像。全诗描绘的诗人形象是满腹忧郁,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盛年不再的李白,是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秋浦的,虽然是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好像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在此诗的开头,他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听起来似乎觉得原来还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但到了秋浦之后,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早上起来之后,发现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简直出乎意料之外,言下之意,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却并不着急赶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李白在惊异之余,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马上就会愁肠百结的,这其中的例外恐怕还只有李白一人,不过那也是他晚年在长流夜郎的途中,在三峡中得到大赦,乘舟东归的时候,曾经欢快地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是在眼下,他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猿声一“催”,他满头的青丝,不管是长是短,统统白了,这个“催”字可谓是用得惊心动魄,本来头发就在一夜之间白了,那里还禁得住猿声的催促!这首诗由于用了“一朝”和“催”这两个词来着重强调自己头发白得异乎寻常地快,不由得让人想到他在《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白头吟·其一》李白《白头吟·其二》李白《峨眉山月歌》李白《渡荆门送别》李白
《秋下荆门》李白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望天门山》李白
《长干行》李白《乌栖曲》李白东方渐高奈乐何!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望庐山瀑布》李白
《登太白峰》李白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长相思·其一》李白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其二》李白
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长相思·其三》李白
相思 叶落,白露湿青苔
《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李白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将进酒》李白《赠孟浩然》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月下独酌·其一》李白《月下独酌?其二》李白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月下独酌·其三》李白《月下独酌·其四》李白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蜀道难》李白《灞陵行送别》李白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行路难·其一》李白
《行路难·其二》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行路难·其三》李白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李白一个人,一首诗,一座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独坐敬亭山》李白《清溪行》李白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秋浦歌?其一》李白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歌·其二》李白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歌·其三》李白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温馨提示:《古诗词文欣赏》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 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