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后赤壁赋密集解析其中的知识与典故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宋神宗元丰三年二月初一,苏东坡终于抵达了黄州贬所,而这一年的寒食节是三月初七,他初到黄州就没有错过寒食节,到了元丰五年二月二十八,已经是他在黄州过的第三个寒食节,所以他写了非常著名的《寒食诗》。他当时是处于一种病困加交、万念俱灰的状态,不过苏东坡调整心态的功夫是相当可以的。在写完《寒食诗》后不久,三月七日就写了著名的《定风波》,四个月之后写了著名的《前赤壁赋》,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从“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到“也无风雨也无晴”,从“一蓑烟雨任平生”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之是越来越能表达豁达的心态。当年的十月十五日,他再次到赤壁,又写下了这篇《后赤壁赋》。《寒食诗》《定风波》《念奴娇》《赤壁赋》记录了他到黄州后的心态变化,七月十六创作了《前赤壁赋》,十月十五创作了《后赤壁赋》,两篇文章创作的时间相隔不算长。

《后赤壁赋》

第一部分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固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是岁”就是这一年的意思,也就是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十月之望就是指十月十五,也就是公元年11月7日,距离上次游赤壁是整整三个月过去了。苏东坡决定步行从雪堂回到临皋亭,他在黄州城外建的临时居所建成的时候正赶上大雪纷飞,他在四壁都绘制了雪景图,所以把这处居所取名为雪堂。这处建筑虽然是比较简陋,但是距离黄州城中心还是比较近的,步行就可以抵达。

苏东坡刚到黄州的时候是寄居在城东南的定慧院,几个月之后他的家属才从水路赶到黄州,于是全家搬到了临皋亭居住,临皋亭是他们家在城里的住所,而雪堂是他在城外建造的临时住所,因为他在黄州东门外的坡地上开荒,雪堂就建在坡地上,可以看成是他的劳动工地宿舍。雪堂是在临皋亭的北部,他在雪堂和临皋亭之间两点一线生活。

他在黄州结交了很多朋友,东坡先生的人缘还是不错的,这天刚巧有两位朋友在这作客,于是跟着他一起从雪堂出来。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从”就是跟随的意思。

“黄泥之坂”是当地的一条路,就是从雪堂到临皋亭的必经之路。坂就是斜坡的意思。

有两位客人跟随我经过黄泥坂路。开头已经交待过时间了,是岁十月之望,农历十月十五就是公历11月7日,此时已经过了立冬节气,天气已经从秋天的凉爽变得有些寒冷了。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寒霜已经降下,树林的叶子已经脱落殆尽。古人认为凉气液化形成露水,露水再进一步遭遇低温则凝结为霜。《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露和霜单用是两种不同的形态,霜露连词使用的时候往往是为了突出霜。此时已经过了立冬节气,霜是最终呈现出来的形态。

“霜露”泛指寒气。欧阳修写《秋声赋》: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苏东坡则说: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师生二人感慨着不同的季节。

从雪堂出来时已经是傍晚了,低头看见几个人的影子在地面晃动,抬头看见一轮明月高悬在夜空。

因为批准了他在东门坡地上耕种,解决了他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安居乐业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因此他正式取了一个号叫东坡居士。在黄州住了两年以后,渐渐已经习惯了,《前赤壁赋》的时候已经开始跟客人探讨哲学问题了,从雪堂回家的路上也跟客人是有说有笑的。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顾”就是回头看的意思,“拔剑四顾心茫然”,向四周环视。看着四周的景色而感到愉悦。

此处的“之”就是指前面的“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行歌”:就是边走边唱。他们边走边唱,互相应答。

苏东坡的先祖苏味道在诗里写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已而”是一会的意思。

苏东坡跟客人唱了一会儿感叹说:你们两个今天过来作客,可惜眼前却没有酒来款待你们,不过稍候我会想办法弄一些酒来,可是酒有着落了却没有菜肴。月光皎洁,轻风微拂,该怎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一切的根源就是缺少下酒菜。

据记载跟他一起的客人是杨世昌,他是个道士,擅长吹洞箫,所以《前赤壁赋》里的那个客人可能也是他。于是客人提出了解决下酒菜的办法。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固安所得酒乎?””

“薄”就是迫,“暮”就是日落,“薄暮”就是指傍晚。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但此时东坡先生不想听猿啼,就想听你们报菜名。于是客人说今天傍晚撒网打到一条鱼,这条鱼还不是普通的鱼,这是一条大嘴的细鳞鱼,样子看上去和著名的松江鲈鱼相似。说松江鲈鱼身长尺许,状如银梭,白色的身体上分布着少许黑点,是味道非常鲜美的大嘴细鳞鱼。(宋朝的杨万里在《松江鲈鱼诗》: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

这位客人说他捕的这条鱼状如松江之鲈,也就是说并不是鲈鱼,细鳞巨口长得跟鲈鱼非常像,那就是肉多刺少的鳜鱼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同样是非常名贵的淡水鱼。苏东坡当然是非常满意的,下酒菜就这么解决了。但是提供食材的客人有个疑问,你刚才假设你能弄到酒,那酒究竟从何而来呢?

“固安所得酒乎?”:“固”是一个副词,相当于带有怀疑的意味说不过,就是说鱼我已经捕到了,不过你的酒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7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