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们通过读书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同时也不盲目、机械地读书,更提倡要走出书斋,游览名山大川,同样是拓展眼界,体验未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阅读文章与游览山水可谓异曲同工、相辅相成的。张潮在《幽梦影》中的这句话说得好:“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巧妙地将文章与山水在不同的空间转换,发现它们相似的美。
我们知道,张潮的《幽梦影》后面有不少的“跟帖”,大多是当时他的朋友对他所写灵秀短句的感悟与补充。对于张潮的这句话啊,李圣许的要求则要高一些,他说:“文章必明秀,方可作案头山水;山水必曲折,乃可名地上文章。”并非什么样的文章都可以称作“山水”,只有明净秀丽的文章才可以比拟山水;也并非什么样的山水都可以视为文章,得有曲折独特的风貌才可以。
没错,文章是书案上的山水,跌宕起伏,高低掩映;山水则是大地上的文章,“江山如画”,钟灵毓秀,才能孕育出今古才人。
张潮显然对这样的论断非常自得,《幽梦影》中还有一句相似的表述:“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真正善于读书的人一定不是死读书的人,他会去用脚步丈量古人笔下山水城邑之间的距离,用心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诗意;而真正热爱山水的人,也会用慧眼去发现如山水之外万物丰富自然的天地。
这一句的“跟帖”下,黄交三非常赞同,他说:“善于领会者,当作如是观。”也就是说,只有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善于感受领悟的人,才会有这样幸福的认知。江含征则说起了自己的真实经历:“五更卧被时,有无数山水书籍在眼前胸中。”在睡觉的时候,就会有无数的山水、书卷在眼前胸中呈现,挥之不去。他这是自比于“善于领会者”,无处不体会着文章与山水的佳处了。
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是最好的例子。出蜀地,少年游,“仗剑出国,辞亲远游”,十几年的时间里便游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再之后的几年隐居生活,也是在山水之间度过。正是因为这些丰富多彩的出行和交游经历,才造就了他自由豪放的人格,烂漫瑰丽的诗风。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我们又何尝不能说这些诗句便是最美的案头山水?而真正的眼前山水,也早已化成了古今文人口中、笔下缓缓流淌出的名辞佳句,它们随着时光流转,共同不朽地存在着。
往期回顾
日知录丨曾国藩:学会“断舍离”坦然过一生
日知录
张养浩:求人不如求己不做职场的烦人精
日知录丨王阳明:稳固的朋友关系是这样建立的…
日知录丨沈复:细水长流的婚姻才能白头偕老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
更多转载需求请联系腾讯儒学官方QQ。
亲近儒家文化成就君子人格投稿或合作请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