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里人声鼎沸,鱼摊前围拢着一群人,有人要买鱼,有人在挑虾,有人问:
“鲈鱼多少钱一斤啊?”
卖鱼老板头也不抬,叮叮咚咚,手里收拾着刚杀的鱼,大吼一声:
“鲈鱼7块8一斤。”
“太贵了,7块钱行不行啊?”
只见一个上身穿已经洗得泛白的黑色连帽卫衣,下身穿已经缩水运动裤的老太太又问道。
“老太太退休金那么多,7块8的鲈鱼还嫌贵啊?”旁边一个人似乎认识那位老太太,说道。
“我的退休金可不多,可别乱说,这菜市场人多嘴杂的。
不买了,不买了,太贵了,等晚上鱼死了,再来买。”
老太太向那个搭腔的人摆着手说,又朝鱼老板说。
这老太太一看就是这菜场的熟客,都知道晚上鱼死了,价格就会便宜。
拉起她的小车,直奔蔬菜摊位。
来到蔬菜摊,老太太左看右看,最后在一堆已经有点蔫的蔬菜跟前停下来。
“你这白菜都蔫儿了,多少钱一斤啊?”老太太问。
“白菜3块8一斤,我这菜有点蔫,给你便宜点,3块钱一斤。”女摊主答。
“2块5吧,如果行,我就称两斤。”老太说。
“阿姨,3块钱已经给你便宜了。”女摊主解释着。
“你2块5不卖,等到晚上,你这白菜蔫的更厉害,2块5我都不买。”老太太坚持着。
“行吧行吧,给你称两斤吧。”女摊主说不过老太,不情愿地低价卖给老太两斤蔫白菜。
老太拿到白菜付钱,又到干辣椒口袋里捏住三个红色干辣椒,举起来跟摊主说:
“再送我几个干辣椒,我回去做酸辣白菜。”
“阿姨,我都没赚你的钱,你还要再讨干辣椒,我都赔钱啦!”女摊主为难地说。
“拿去,拿去,下次再来买。”这时男摊主发话了。
“这老太太退休金好几千,每次来菜场,就挑便宜菜买,还得搭给她点辣椒香菜啥的。
钱那么多,就舍不得花。”男摊主和女摊主在老太转身离去后议论了两句。
一圈菜场逛下来,老太太的购物车里装满了白菜,豆角,茄子,辣椒,西红柿,鸡蛋。她满载而归,脸上浮现出胜利的喜悦。
因为买这些菜,她买每一种都要压一次价,最后省下10多块钱。
这个只买便宜菜,还要跟人家讨价还价的老太太就是我的婆婆。
她确实如人所说,每个月有多的退休金。
在我们当地县城,每月有这么多钱,可以吃香喝辣。
但我婆婆却过着另一种生活,一种艰苦朴素的生活。
从来不给自己买新衣服,她穿的衣服都是捡我们穿旧的淘汰的衣服。
她从来不舍得给自己买点好吃的。
非要做好吃的,一定是孩子们回来看她的时候。
如果她自己在家吃饭,永远是一菜一饭。
有时候,还会糊弄自己,菜做少了,添点水,做成汤,将就着把饭吃了。
有人也许会好奇,老太太如此节省是为什么呀?
确实事出有因,30年前,我公公生病住院,需要3万元手术费。
但在当时,婆婆和公公收入低,3万块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巨款。
婆婆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她火急火燎到处跟人借钱。
把所有亲戚都借遍了,最后才凑够1万多,还差一半。
就在婆婆凑钱的过程中,公公去世了。这件事对她打击很大,她很后悔,就是因为没钱,丈夫才没有及时得到救治,才撒手而去。
从此以后,婆婆对待钱就格外吝啬。
她不敢错花一分钱,要把所有钱都赞钱来。
万一,以后有急需用钱的时候,不至于像丈夫那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直到我老公和他弟弟都结婚了,婆婆也退休了,家里的经济情况已经变得很好了,婆婆依然坚持着她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
我们都劝她不必再像过去那么艰苦地过日子了,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该吃点好的就吃,该穿点好的就穿,该出去旅游,就出去旅游。
无论我们怎么劝说婆婆,她依然我行我素,攒钱,抠门,是她要坚持一生的使命。
我和小叔子两家结婚之初,我和弟妹都知道婆婆过日子仔细。
那时候,婆婆抠门只针对自己,不针对别人。
比如,我喜欢穿,总给自己买新衣服,衣柜里都装不下了,我还要买新的。
弟妹喜欢吃,五天一次大聚餐,三天一次小聚餐,弟妹已经胖成球,好吃的还不停往嘴里塞。
婆婆看了从要求我们节省着过日子。
她还总说,你们这一代人有福气,赶上好时候了,想吃啥有啥,想穿啥有啥。
她只对自己抠门,恨不能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
直到去年开始,婆婆变了,她不仅把自己的钱捂得紧紧地,还总问我们要钱。
起初,我没在意,我们结婚10年,除了逢年过节我们给婆婆包红包之外,婆婆从来没有问我们要过钱。
现在她想要钱,就给她一些,只要让老人高兴,给点钱值得。
头几次要钱,要得很少就要几百块,说是拿去买菜。
我根本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