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怕挑刺吃上无刺鱼或即将成为现实

你还在为鱼刺卡喉咙烦恼吗?你还在因为害怕鱼刺而不敢吃鱼吗?好消息!好消息!高校重大突破,第一波无刺鱼已经研究成功啦!吃鱼挑刺或将成为历史,终于可以大口大口地吃鱼啦!

来源丨微博截图

鱼肉鲜嫩美味,营养丰富,但鱼刺的存在就劝退了一波又一波的食客。不仅是使不好筷子的老外,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有很多对吃鱼挑刺深恶痛绝。但近期有了一个好消息,华中农业大学团队成功找到了控制鱼刺的基因,培育出了第一代“少刺鱼”。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培育出“无刺鱼”也不是没有可能,对于喜欢吃鱼又害怕鱼刺的小伙伴来说,这简直就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1

鱼刺有什么用?

说到“鱼刺”,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容易卡喉咙”。它们又细又尖,不仅难剔除,还容易卡在喉咙里,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和我们人类一样,鱼类也属于脊椎动物。鱼的骨骼包括头骨、脊椎骨和附肢骨骼,一般来说这些鱼骨相对不容易卡住喉咙(当然这要视鱼骨大小和食用方式等因素而定)。而最让人抓狂的又细又难挑的鱼刺隐藏在鱼肉中,它的正式名称叫作肌间骨(肌间刺),我们这里说的“鱼刺”指的就是肌间骨,我们最常接触到的带有肌间骨的鱼多为淡水中的鲤科鱼类。

肌间骨不是鱼类用于游动的脊椎和主要骨骼,而是长在肌肉里的小刺。至于鱼为什么会有肌间骨,科学界目前尚没有定论。但科学家们发现,在鱼类由简单向复杂的演化中,肌间骨先是增多,然后减少,当演化到某一阶段时就会完全消失。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肌间骨是用来支撑鱼类相对松散的肌肉的。

鱼刺

来源|pixabay

鱼刺又小、又细、又尖,很容易卡在人们的喉咙里,而这也是有的人喜欢吃鱼但却害怕鱼刺的原因。有的小伙伴觉得既然有刺,挑掉不就行了?但除了直接食用以外,鱼刺还有另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对大批量的生产造成麻烦,毕竟这些比针头粗不了多少的肌间骨在流水线上几乎没办法百分之百地去除。所以,“吃鱼不挑刺”一直是许多懒人们面对美味的鲜鱼时的梦想。而如今,它或许就可能成为现实,“无刺鱼”或许就能登上你的餐桌。

2

无刺鱼如何研制?

那无刺鱼究竟是如何研制的呢?从基因编辑的方法来给鱼“除刺”大概分为四个步骤:寻找鱼刺基因-找到“有效”基因-发现“无刺”基因-获取无刺鱼。

团队照片

来源|长江日报

首先,研究人员要先把一条鱼的所有鱼刺都挑出来,并对其进行降解,提取鱼刺中的RNA,找到鱼刺的基因分子表达。RNA是核糖核酸的缩写,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与DNA不同,RNA主要分布在生物细胞的细胞质中,并呈现单螺旋结构。

来源|人民日报

找到鱼刺中的这些基因之后,科学家便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它们进行一个一个的实验,最终找到一个能够影响鱼刺生长的“有效”基因。这个过程十分漫长,每次试验都是一个重新的开始。研究团队在编辑了约40个基因,经历了长达7年的研究后,终于在年找到了一个影响鱼刺的“有效”基因。这个基因能够减少70%的鱼刺,它虽然没有达到“无刺”的目标,但也给整个团队带来了极大的鼓励。

来源|人民日报

最终,在年,用研究领头人高泽霞的话说,“突然一下子”,影响鱼刺的“主效”基因出现了。这个基因,可以减少%的鱼刺,真正实现“无刺”的目标。经过几代的繁育,鱼儿无刺的性状也十分稳定。经过测定,虽然鱼刺变化了,可鱼肉中的营养成分并没有很大差别。也就是说,鱼刺少了,但鱼肉并没有改变。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这项技术虽然获得了实验成功,但仍需要进行进一步验证。目前,高泽霞团队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已经分别在鳊鱼、草鱼和鲫鱼身上实验了控制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并获得了第一代的少刺鱼。相信经过一代代培育,从少刺鱼到无刺鱼的转变一定能够成功,而真正的无刺鱼,就有望端上普通家庭的餐桌了。

团队照片

来源|长江日报

3

天然刺少的鱼有哪些?

当然,研究成果要真正进入市场还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那自然界中,有没有天然刺少的鱼呢?

市场上的鱼

来源|pixabay

答案是有的。鱼刺在不同鱼类中的存在情况是不同的,低等真骨鱼类的肌间骨比较多,例如鲤形目的鱼类,像红烧鲫鱼中的鲫鱼,酸汤鱼的草鱼,豆豉鲮鱼中的鲮鱼,都是鱼刺较多的鱼。

大口黑鲈

来源|维基百科

如果真的就是懒得挑刺,应该选什么鱼呢?其实还有很多食用鱼可以选择,例如鲈形目的鱼类,如鲈鱼、石斑鱼、真鲷、大小黄鱼等等。

多数学者认为,这些鱼的肌肉比较紧实,不再需要肌间骨的支撑,所以肌间骨较少或完全消失。除此之外,一些海鱼的鱼刺相对来说也比较少,且比较整齐,比如带鱼、鳕鱼、比目鱼等。对于不想挑刺的小伙伴们来说,这些鱼类也是不错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8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